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能够把岳飞与《满江红》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满江红》这个词牌名的福分,也是岳飞这个著名的民族英雄的高光之处,毕竟能文能武才是英雄本色。
只不过,听说教科书把岳飞的《满江红》移除,换成秋瑾的《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的大刀阔斧,血溅沙场所不同的是,秋瑾的满江红却是一种冲破牢笼的一种解放意识,是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呼声。因而这是两种截然迥异的表达手法,因而就彰显不同的人物风貌。
即便是这样,岳飞的怒发冲冠也不是秋瑾的小住京华所能够替换的。换句话说,这两种风格情怀的满江红尽可以在一个教科书里同框,这也就是说,岳飞的满江红之所以被移除,一定另有它意。
很久以前,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教育部门有汉奸,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很难理解到底是谁在决定着教科书的内容。
但从岳飞的《满江红》被移除教科书,再一次印证了这样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岳飞之所以被非议,原因据说是牵扯到“胡虏”乃至“匈奴”这些字眼,说是影响到民族团结。
毫无疑问,专家们给出的理由很是勉强,叫人纳闷的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也不该在教科书里出现,因为这长城防御的可不仅仅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是大半个中国。
很难说决定教科书内容的人没有文化,因为说他们缺失文化不知道历史,实际上已经高看他们了。
严肃地说,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在作祟,甚至还可以上纲上线,他们这是在打压民族英雄,是在误导学子。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大快人心?然而在这些所谓的有文化的大咖们的眼里,却成了影响甚至是破坏民族团结的罪行,这就不得不叫人想起文化教育部门有汉奸这个说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岳飞面对的并不是所谓的匈奴和胡虏。在秦汉时期,人们把匈奴也称之为胡虏,两者是相通的。后世把这个词汇用来统称与中原敌对的北方族群。
有意思的是,对于胡虏的鞭挞并非岳飞的首创,大诗人李白也曾这样描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以表达对匈奴胡虏的憎恨。但问题是,李白的这首诗并没有被删除。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偏偏指责岳飞犯了影响民族团结之大忌?
其实早在汉初,匈奴这个在马上争夺女人和牛羊的族群就已经开始崛起,尽管这些人缺失文化,甚至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历史朔源,却屡次骚扰西汉王朝,给边境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漠北之战开始,在卫青霍去病的接连打击之下,匈奴内部发生分化,南漠匈奴一部归顺大汉,与汉族开始同化,逐渐成为大汉民族的一部分,而北漠的匈奴则是迁徙到东欧地区,并与当地民族同化。
至此,匈奴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对于这段历史,班固在蒙古的杭爱山《封燕然山铭》记叙很是清楚,相信决定教科书的人们一定能记得。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对于一个已经消亡的族群,为什么还有人念念不忘,甚至以此为噱头,把岳飞的《满江红》下架,又怎么不叫人们联想这里头一定有着什么猫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作为一代名将,岳飞为什么在自己填写的《满江红》发出这样的感叹,无外乎自己的抗金壮举阻挡了南宋高层打算投降大金的可耻勾当。
他的感慨不仅仅是表达了对维护民族利益的决心和意志,更是鞭挞绥靖妥协投降主义。很难说决定教科书内容的人们是汉奸,但是一旦国家有难,这些人想必是第一个跑路的人,至于后来能不能欺师灭祖当汉奸,真的很难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些引人振奋的时代名句,这些催人向上的优美词语,这些满满的社会正能量的豪言壮志,却被决定教科书内容人们置若罔闻,等闲视之,甚至于仇视到赶紧把这些下架,由此不难猜想,这些人对岳飞的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多么的恐惧!
值得指出的是,岳飞对峙的金人就是后来的满清的先辈,尽管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但是在南宋期间,甚至在北宋年代,金人带给国家和人民的只是灾难和羞耻。
这就叫人不得不回想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史,也就是满清的懦弱无能,才导致中华民族不断式微,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难道就是岳飞不利于民族大团结吗?显而易见,理由很強牵,而且很卑鄙。
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也许是下架岳飞的《满江红》感到心虚,这些人只能偷梁换柱,用另外的《满江红》来替换岳飞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上百年来,流入人们视野里的《满江红》可谓是琳琅满目,比如辛弃疾的,柳永的都是精品之作。但要是一提起“满江红”,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岳飞的这首《满江红·写怀》。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岳飞的写怀就是写志,是鼓舞尤其是年轻人满腔热血的励志之篇,是重塑人们家国情怀的一篇美文。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应该说这是岳飞对自己抗金史的一种浓缩,也是这位民族英雄留给世人的一种警示。尤其是在当下,敌对势力妄图把祖国的宝岛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分离出去,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人们不由得想起岳飞,想起岳飞的《满江红》,而这些是再多的教科书也难以容纳的。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其实作为辛亥革命的一代女侠,秋瑾是不甘于做江浙的贵妇人,她的理想远非于此。
我们可以在京华小住这个时间片段里,赏析到秋瑾烈士的思想情操和革命斗志。
秋瑾自诩为鉴湖女侠,足以洞悉到她的远大志向,那就是敢于冲破封建统治的精神枷锁。面对四面楚歌,依然笑傲江湖。
其实再仔细一想,秋瑾实质上是与岳飞一脉相通的。
一个不屑做一个安于现状的贵妇人,一个不甘心金人侵扰大宋的百姓,这样的博大襟怀和革命勇力,我们可以从两位的《满江红》诗词里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
因此上,秋瑾的满江红被纳入教科书,当之无愧,而岳飞的满江红确实应该与秋瑾同框,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同一个名,分享到两个时代的先人们的伟大情操和革命英雄主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还是让我们记住祖国和民族的这些苦难史,像岳飞一样,像秋瑾一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
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愫,才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