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现场】
据称,油船及货轮撞击后,油船严重烧毁,事发现场的军用航空燃油如瀑布般泄露,部分船员不得不弃船而逃。而那艘葡萄牙集装箱货轮,则笼罩在滚滚黑烟之中,似乎也不好受。
有消息称,这艘油船事发时可能出于某种原因,故意关闭了AIS船舶定位信息系统,以致周围船只毫不知情,给撞船事故埋下了隐患。还有人猜测,这起事故可能与当时的恶劣天气有关。
但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的造船能力和维护管理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曾经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如今却面临着“船老兵困,一船难求”的尴尬境地。
美国军舰的老化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相信大家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不会陌生,这可是美军霸权的象征之一。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
1975年服役的“尼米兹”号(CVN-68),不仅是海上巨无霸,更是美国海军的骄傲。然而,这艘航母的服役时间已经快要超过50年。
美军曾寄希望于延长“尼米兹”号的服役寿命,但最终只完成了短短13个月的延寿。计划是2026年正式退役,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停用流程。与之类似的还有“艾森豪威尔”号(CVN-69),也是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
对于这些航母老将的退役,正常来讲,这是一个国家海军更新换代的平常步骤,然而对于如今的美国来说,却是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要替换它们的新航母,目前还在“难产”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肯尼迪”号。这艘早在2011年就开工的巨舰,到现在还没完成包括弹射器安装调试在内的一系列工作。这种情况更是让五角大楼急得满头大汗。
【美国船厂】
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其实可以追溯到美国造船业的整体衰退。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本土的造船能力逐渐萎缩,大量订单被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另一方面,在高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也使得美国造船业雪上加霜。
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美国缺乏足够且专业的维修人员。结果呢?很多时候,美国的军舰和相关的军用船只,不得不“远渡重洋”去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进行维修。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风险,还埋下了安全隐患。
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对中国造船业实施强制措施,来振兴美国造船业,但无奈效果甚微。这种“堵而不疏”的方式,根本无法达成让美国造船业焕发新生的目标。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海军当前的困境,并不仅仅是几艘船的老化或者几项技术的短板,而是反映出了更宏观的战略规划问题。从资源分配到人才策略,再到全球部署,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