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讨论“杭州六小龙”:
游戏科学开发出的3A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一经发布,迅速冲上Steam、WeGame等多个游戏平台销量榜首,相关概念股一度涨停。
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登上蛇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技术路线,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
DeepSeek爆火,颠覆了AI市场的高成本模型,带来了超有性价比的低成本革命。
云深处科技,国产四足机器人,首次以商业方式应用到国外。
群核科技,拥有全球最大室内场景认知,是全球最牛空间智能公司之一。
强脑科技,研发出的智能仿生手问世,在脑机融合技术上不断突破。
这些异军突起的科技新贵,齐齐扎堆杭州,也让大家在思考为什么是杭州?而最引起关注的,就是江苏省媒体三问省会南京,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杭州六小龙”。
那么,为什么是杭州?每一个城市,应该怎么做?在这里,我斗胆谈谈自己的看法。
政务服务,就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首先,杭州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杭州有“三到服务”。即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怎么理解呢?就是给企业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企业有需求的时候,可以随时来找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为民营企业着想,把100个章合成1个章,最大程度解决企业的问题。政府也会上门对企业做点对点的服务。没事的时候,政务部门绝对不来打扰。
一位在杭州开公司的老板也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公司成立十年,连税务、工商等机构的人也不认识,没请过一顿饭,没送过一条烟,答应的事全做到,办完事也不来烦人,一步步扶持做大。”
现如今,杭州政府在“三到服务”的基础之上还加上了一条,说到做到。
杭州市委副书记姚高员说:“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
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游戏科学就是受益者,当时为保证《黑神话:悟空》开发人员心无旁骛投入工作,政府帮忙申领各级奖补以及游戏发行版号,甚至还联系食堂和物业公司每天送饭上门。
宇树科技也是如此,宇树科技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时,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并上门介绍、指导操作。
不过度干预,大胆包容,积极支持,让市场回归市场,正是这样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搬来杭州。
所以,杭州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和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政务服务,就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耐心哺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浙江将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浙江发展的关键,将“两创”融合列为重点工作首位。
在这方面, 杭州也不余遗力。杭州组建科创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科创”、创新基金聚焦“投强投大投产业”,目前两大千亿基金批复总规模已超18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135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725亿元。
在美国波士顿做脑机接口研究的韩璧丞,被杭州考察团请回杭州,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今天的脑强科技;因百人计划政策,群核科技得到了150万的创业扶持基金;杭州曾3年内给予游戏科学最高的100%的房租补贴或减免;宇树科技在2017年耗尽了融资款,就有来自杭州的一笔投资,让宇树科技挺过难关。
杭州用一系列贴心且精准的政策,搭建起创新发展的优质生态,缓解了创业公司的压力,减少了公司的后顾之忧。
就在不久前,杭州提出了“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
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
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
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个“15%”,为杭州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为创新提供了生长因子。
不仅如此,杭州还为各类创新应用提供合作机会、为前沿技术突破搭建验证工具、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展示平台。
那么,有没有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科技公司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商业价值也难以验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杭州布局创建了数十家概念验证中心。所谓概念验证,就是先验证概念,再转化成果。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对所有的企业摸底,在一干富有创意的前沿技术中筛选出能转化的“种子”,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帮助企业实现成果转化,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所以杭州搭建的创新平台,是从头开始孵化的,而不是创业成功前不管不顾,创业成功后“摘果子”。
杭州并不是只培养了“六小龙”,而是培育了成千上万个小微企业,跑出来了“杭州六小龙”。
正是因为政府有“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耐心哺育,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才有了如今亮眼的成果。
所以,当地城市到底是在喊口号,还是在用心搭建平台培育企业?时间不语,却给了所有的答案。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样,人才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浙江大学就坐落于杭州,浙大每一年都规模化地为杭州输送应届毕业生,“六小龙”中,DeepSeek、云深处科技和群核科技的创始人都毕业于浙江大学。云深处科技近一半员工是浙江大学校友。
除了本土造血外,还有源源不断地输血,吸引人才落户杭州。
从G20峰会以来,杭州一直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2017年,杭州首次对应届高学历的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而且补贴越来越丰厚,全国应届本科生到杭州,就有一万块的生活补贴,硕士三万,博士甚至能拿到十万的生活补助。
最近,还刷到一条新闻,大学生来杭州找工作,免费住7天。另外还有租房补贴、创业补贴等福利。最近,在《2025余杭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还提到了一项政策,杭州市余杭区对于顶尖人才,不仅仅提供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还升级住房、医疗“顶配礼遇”。因为有这些政策,所以诸多高质量人才首选杭州。
人才流入方面,杭州多年来不仅是浙江龙头,更在抢人大战中,连续蝉联“全国第一”。2021年,杭州市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8.3万人,人才净流入量全国第一。
杭州对人才的引进非常到位,为科技企业人才修建了一个庞大的蓄水池。
人随产业走,而搭建起来的产业生态,则留住了人才,并且让人才在杭州生根长大。
宜居城市提升幸福感
另外,之所以很多企业愿意来到杭州,还和杭州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城市不仅仅是工作之地,更是栖息之所。每一个人都希望在有幸福感的城市生活。
何为城市的幸福感?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是指使命对城市的生活满意度、心态愉悦度,以及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杭州一直是以“人”为尺度的城市,有山有水,绿植遍地,气候宜人,且平均生活成本低于一线城市,适宜居住。
游戏科学CEO冯骥团队在武汉、成都等几个新一线城市中考察,最后留在杭州。他说喜欢这座城市的氛围,有美院,有灵隐寺,有动漫文化。
在杭州生活,网上几乎能解决大多数的审批,而在杭州找政府办事,前些年的口号是少跑一次,慢慢地,口号变成只跑一次,甚至是一次都不用跑,高效和便捷已成为常态。
社区主动帮老人申领补贴,行动不便就上门办理,杭州把能不能解决老百姓问题当成政绩考核的,不是形象工程,而是真正地落到实处。政务服务,也让大家喜欢这里。
另外,就是杭州的文化。 杭州,坐拥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以西湖美景举世闻名,以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以良渚古城遗址奠定文明基石。它浓缩了诗意中国的东方意境,它也是宋韵文化的富矿宝库。近年来,杭州作为互联网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创新人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现代文化氛围。
总体而言,杭州的文化氛围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现代的活力与创新精神。
因为是一座宜居城市,从衣食住行,到工作到生活都有舒适感和归属感,让很多人才选择了杭州。
所以每一个城市也要问问,自己的城市有没有让人留下的理由。
特殊基因,盘活城市
杭州诞生“六小龙”,也和这座城市的特殊基因息息相关。
南宋时期,临安城是中国第一大都会,商业极度繁荣,到了改革开放,浙商敢把纽扣生意做到全国的精神。
而且,这座城市也从不缺乏技术创新的基因。杭州文化史上,文化科学名人辈出,厚植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人文土壤。
被称为“活字印刷之父”的毕昇,就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杭州。
毕昇制定了一整套制字、检字、排字、制版、印刷的方法和程序,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1445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要早四百年。
回到当代,杭州有阿里,阿里给杭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浓厚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和基因,阿里离职员工创业搞出滴滴、蘑菇街等企业,并且哺育了大量的互联网人才,延续着技术基因。
从阿里巴巴,再到杭州六小龙,杭州始终是互联网和硬科技创新的试验场。
2024年,杭州的数字经济占到GDP的28.8%,数字经济也成为了杭州的金名片。
再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是杭州?如何复刻一个杭州出来?
其实杭州的作业没法抄,因为你再学也不可能搞出第二个杭州。每个省份未必要走同一条路径,因为环境、人文、历史、发展优势有别。
诸如合肥打出“芯屏汽合”的产业投资逻辑;“成渝西”在军工、航空等制造业格外突出;杭州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等等。
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根据自身禀赋和定位,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该向杭州学习的,是如何利用优势,如何服务于人,打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做到协作互补,共同走出一条中国式创新之路。
当然,背后的挑战是巨大的。既需要看当地是否具有普遍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氛围,同时也要看当地政府是否具有持续改革的意识和勇气。
最后我想说,伟大不可预测,而是迸发出来的。让我们回归城市基因,服务于人,彼此照亮,创新的火种将永不熄灭!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六小龙”何以出杭州?这样的追问有意义(人民日报评论)
2、杭州去年新引进大学生43.6万,人才净流入率保持全国第一(澎湃新闻)
3、科研“种子”如何长成产业“大树”,杭州正式认定首批6家概念验证中心(杭州日报)
“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创始人如何找到对的人,搭真正的领导班子?
如何开战略共创会?如何设计绩效、分钱制度?
战略落地,要翻译成目标,那么该如何定目标,拆目标?
战略需要人去实现,又该如何盘人才?
一个合格的总经理要会建制度,又该怎么做?
6大模型搭建系统,14个工具拿来就用。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