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京传统音乐节奏响华美乐章  

时间:2024-12-09 12:15:05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tangyinglin
6天连演7场音乐会,2天的国际论坛以理论研究助推艺术生产……12月3日至8日,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迎来高潮。北京传统音乐节今年6月在中国音乐学院启动,此后几个月共举办20多场工作坊和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等,为首都观众带来一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的音乐盛会。

承继之光音乐会演出现场,宋飞(右一)与音乐学子同台。

龚琳娜在盛世华章音乐会上。

名家名团绽放光彩

最近一周,京华大地奏响了传统音乐的华章,从中央歌剧院到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再到北京音乐厅,7场形式不同、内容鲜活的音乐会相继上演。

7场以传统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中,既有陕北民歌唱响“黄土地上的交响”,也有昆曲《牡丹亭》音乐导赏与演出;既有带领孩子走进艺术大门的“带你赏国乐”,也有世界各地艺术团体带来的当地传统音乐精粹,还有气势恢宏的民族管弦乐奏响经典乐章。

名家名团在北京传统音乐节中绽放耀眼光彩。叶聪、刘沙、李心草等著名指挥家,赵家珍、宋飞、张维良、赵聪、王中山等国乐大师,龚琳娜等著名歌唱家相继登台。中国歌剧舞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延边大学等演出团体及院校一展风采。还有来自美国的“艺语”世界音乐小组、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传统音乐小组、葡萄牙的法朵组合、俄罗斯的奥西波夫独奏家五重奏等团体,带来各自民族的音乐小调、民间歌曲,实属难得一见。

艺术院校发挥优势

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由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音乐家协会共同策划主办,集学术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是该音乐节的理念。“作为一个由专业音乐院校策划举办的音乐节,我们希望它为观众呈现深厚学术理念的舞台实践。”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黄虎说。

以音乐节系列音乐会的开幕演出盛世华章音乐会为例,昆曲《牡丹亭·游园》、民族管弦乐《大宅门》、热闹欢快的《闹元宵》相继上演。“普通观众觉得动听,内行人听了也能明白,我们把中国音乐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作为音乐会的理论支撑。”黄虎介绍,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代表的是河南筝派,延边大学乐手带来朝鲜族音乐,中央民族歌舞团乐手演奏的马头琴表现内蒙古草原景象,“一场音乐会就是一幅袖珍版的中国音乐地图。”

传统音乐教育重在传承。在音乐节闭幕音乐会“承继之光”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院校、在今年8月至11月举办的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中脱颖而出的学子,与宋飞、李光陆、赵家珍、赵聪、张维良等10位国乐大师同台演奏。胡琴演奏家宋飞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人才的平台,希望它能够持续举办,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北京传统音乐节,让传统音乐不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中国音乐(民族器乐)展演,目的是把中国音乐做出品牌,为中国音乐人才搭建平台。”黄虎说,在国潮国乐蔚然成风的当下,中国音乐学院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举办展演与音乐节,我们是站在中国的音乐学院的立场,而不是站在中国音乐学院的立场,这是首都顶尖艺术院校的责任。”

传统音乐融入生活

12月7日、8日,2024传统音乐节的重要活动之国际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国内外演奏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学者齐聚一堂,讨论传统音乐研究新定位。这不是一次坐而论道的理论思辨会,而是一场理论研究服务于艺术生产的名家盛会。

论坛期间,龚琳娜热情洋溢地讲起自己用民歌和年轻人互动的经历。“现在的观众绝不是只坐在台下听你高高在上地歌唱,我们在台上也不是表演和炫耀,而是让歌声深入人心。”龚琳娜说,她尝试在音乐会现场教观众唱民歌,适当改动民歌的歌词,让观众成为参与者,让他们为家乡的民歌感到由衷自豪,这样民歌才能响彻华夏大地。

让传统音乐走入当下生活,碰撞出艺术的火花,也是从业者共同的愿望。本届音乐节期间,20余场艺术家工作坊、讲座、大师班举办。肚里“装”着2000多首陕北民歌的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李兴池,用一首首接地气的陕北民歌,带来黄土高原鲜活的艺术气息。来自坦桑尼亚、墨西哥、葡萄牙等国的艺术家则以乐会友,与中国师生热情交流,来一次尽兴的音乐和鸣。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