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贾府灭亡的根源是什么?其实贾母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时间:2024-07-26 18:36:47   来源:历史中郎将V   编辑:tangyinglin

前言

说实在的,读《红楼梦》时,当读到贾家被朝廷抄家败落后,我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无他,这个家族干的恶心事实在太多了,老天终于给报应了!

而在这个肮脏的大家族中,如果说哪些当权者还算有点人性的话,那也应该就是贾母了。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贾母应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大家对贾母的晚年悲凉也都是很同情的。

然而,细读红楼却会发现,贾母却是造成了贾家灭亡的重要推手,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贾家的危局

怎么说呢,贾家祖上那真是阔过的,两座国公府,显赫门庭,绝对是当时的顶尖大族。

然而,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看似煊赫的国公府,内部早就已经是经不起折腾了。

这里贾家的衰落是全方位的,首先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

很多人都以为,贾家的经济衰落之中,应该是在乌老四这些乡下管家上报的灾荒之中。

实则不然,真正让贾家的财政入不敷出的是越发冗杂的人口。

经过几代繁衍后,两座国公府的总人口高达上千人,里面能称得上是组织的,就有六七十位,而剩下的下人,别看是下人,每年的开销也是笔不小的费用。

最低等的人,每个月的工资为一两,再加上逢年过节的福利,一年应该能拿到20两左右。

而高级的下人,也就是那些伺候小姐太太的大丫鬟,每个月的工资则是五两,再加上其他的福利,一年大概能拿到一百两。

再加上,这些下人们平日里也经常会干一些揩油偷肉的事。

因此,光是为了供养这些下人国公府一年的开销,估计就得是五万两起步了。

五万两看起来不多,贾府完全可以承担得了,但真正要命的是那些下人们可是非常会算账的。

算谁的账呢?算自己主子的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林黛玉一次闲聊的时候,无意间得知自己每顿饭的标准是20两白银!

可实际上呢,林黛玉一个月也未必能吃得了这么多,那么这些钱都去哪了呢?当然就是被下人们给拿走了!

林黛玉如此,其他主子那里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以说,每年那些下人们都通过各种谎报账单的手段,从自己组织的饭碗里抢了不少肥肉下来。

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贾府主子们的开销是真的大,林黛玉一个外来的小姐,一顿饭就是二十两,一天如果按照50两的开销计算,一月就是1500两!

这还光是伙食费,如果再算上去胭脂水粉费、衣服费、车马费,再加上时不时逢年过节的聚会,估摸着林黛玉一年的开销就能有个两三万了!

而像林黛玉这种级别的小姐,在两座国公府里,可还有二三十个呢!

但这些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能花不要紧,能挣就行。

贾府真正的危局在于后继无人啊!

看看贾府里的公子老爷们嘛,有一个能为这个家族遮风挡雨的吗?有一个能为家族创造财富的吗?

没有,那是一个都没有啊!

成天大手大脚,醉生梦死,还不省人事,一群只知道混吃等死的纨绔,如何能够撑得起贾府这偌大的门楣?

那这又和贾母有什么关系呢?

贾母,堕落的温床

首先,我们要注意在小说中,对贾母的身份说得很清楚,是四大家族之一,史家的大小姐,也是经历过不知多少世面的老江湖,可不是普通的农村老太太。

并且,贾母对于贾家的危机也看得一清二楚,但是,贾母又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在面对自己的两个儿子时,贾母的表现当真是糟糕至极。

贾赦,好歹也是个五品官员,但却不务正业,只想着修仙炼丹,当真是白瞎了那身朝服顶戴。

贾政呢,倒是聪明好学,而且极好读书,可是也无心科举考试,就整天和那些文人雅客们谈天说地,不务正业。

不仅不想做官,连府里的事情也都交给了夫人们自行处置,妥妥地甩手丈夫。

真的很难让人想象,贾家的领军人物就是这么个德行?

当然了,这两个儿子不成才的锅也不能都甩在贾母的身上,毕竟,封建社会嘛,女子讲究的是一个从夫从子,贾母虽然地位高,但在面对儿子时也难免无可奈何。

但问题是,在对待孙子的时候,贾母又做了什么?

在贾家的第三代中,成丁的男子实在是不多,贾宝玉就是其中一个。

贾宝玉自幼聪明,被父亲贾政委以众望,贾政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别辜负了自己的天分,好好读书科举,入仕做官,然后成为贾家的依靠。

可贾宝玉呢?从小就被贾母娇惯坏了,整天只想着和那些姐姐妹妹们混在一起,享受云雨之欢过他的富贵闲人生活,哪有心思做官啊!

好吧,贾政本人也不怎么上进,也没什么资格说儿子,但问题是贾宝玉哪怕不想做官,那也总得学点其他本领,好操持家业吧?

毕竟,不管怎么说,日后偌大的贾府还要依靠贾宝玉这些后人维持的。

可贾母又是怎么做的?每次当贾政想要教训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的时候,贾母都会站出来哭天抢地,让贾宝玉可以肆无忌惮地继续堕落下去!

结果就是贾宝玉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看小说里可能会有人喜欢贾宝玉。

但是如果将贾宝玉带入现实里,你就会发现贾宝玉怎么说呢?真就挺废物的一个人。

别说让他养活贾家了,养活自己都是个问题!

不客气的说,贾家第三代的集体颓废和贾母的溺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贾母几乎是以一己之私,让贾家的后人集体堕落成了废物!

而除了在对待后代的思路外,贾母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始终没有搞清自己的定位,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危险的游戏

其实说实在的,贾家的子孙窝囊并不能直接要了贾家的命,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一群窝囊的贵二代贵三代还是一种保护色,毕竟,窝囊的人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但问题是,贾母却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在小说中让皇帝对贾家动手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贾府站错了队。

小说中很是含蓄地显示,当时的朝中有三股势力,分别为太上皇,皇上和北静王。

其中,太上皇和北静王走得比较近,同时,太上皇也是贾家的靠山北静王,也和贾府来往密切。

比如说贾宝玉就和北静王私交甚好。

甚至连贾元春之所以能够成为贵妃,也是由太上皇下的旨意而非皇上。

可以说,当时的朝局是相当微妙的,是考验大家站队功底的。

而当时负责带领着贾家左右转还的,自然不是贾政、贾赦,而是贾母。

这里也是有依据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

当贾元春分飞的消息传到贾府后,在唐门处等候的是贾母,而在贾元春省亲时的大宴上,负责招待各方,与南安王太妃谈笑风生的也是贾母。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再看到贾母病重的消息后,贾府上下都感到不安的原因。

因为他们都清楚,如今维持着贾家最体面的不是那两个老爷,和那群无用的少爷,而是贾母,这位在朝堂后宫都有着广泛人脉的老太君。

可这位老太君又做了什么呢?

先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违制,要知道,虽然书中并没有点明秦可卿的身份,但从其影响来看,估计很有可能跟皇室的丑闻有关。

像这种敏感人物,贾家敢收留就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死了之后不妥善处理也就罢了,还敢大张旗鼓,还敢用皇族的牌面安葬,真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可这还没完,在贾元春成为皇帝的贵妃后,别管这个主意到底是谁出的,但确实是贾家的一线生机。

如果贾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让元春获得皇上的宠幸,并通过这条线成功跳返到皇帝的阵营上去。

那么,贾家即使不能够靠着外界的身份再生一部,至少也能够保证平安落地。

毕竟,前面已经说过了,就贾府那一群不成器的人,实在没什么威胁。

留不留,都在两可之间。

但很可惜的是,贾母并没有那个魄力,一直都在左右逢源,还想靠着太上皇来维持自己的家族利益,不敢冒险跳船。

可贾母似乎忘了,太上皇肯定会死在皇上前头,不趁着自己对皇上还有利的时候,就几张投名状,还能指望皇上对贾府有什么好感吗?

难道真以为,靠一个元春就能万事大吉不成?

另外,如果贾母能够严格约束自己的子孙,比如说贾宝玉等人,别让他们和北静王走得太近,别让贾府成为别人眼中的北静王一党。

那么,即使皇上掌权后,即使会对贾府动手,也不至于一点情面也不留。

不过,贾府的末世也不能都灌注到贾母一个人的头上,毕竟,连男人们都已经躺下了,又凭什么要求一个老太太冲锋陷阵呢?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