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名著,总是带给我们思想的启迪和智慧的启发。
今天为大家分享10本中外哲学名著,愿大家读有所获!
1.《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著;郭斌和 张竹明 译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
——怀特海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
不仅是他政治思想的宣言书,
而且是一部哲人政治家的治国纲要。
2.《尼各马可伦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西方哲学的基本经典
西方伦理学与道德哲学的开山之作
被公认是西方人教养的基本来源之一
3.《纯粹理性批判》
[德] 康德 著;韩林合 译
康德最主要的著作合称为“三大批判”,即: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纯批”作为三大批判之首,其历史意义极为重要:
它的出世不仅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开端,
更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
4.《小逻辑》
[德]黑格尔 著;贺麟 译
神书,可以看一遍又一遍。
老人说“脑子不用会生锈”,所以,阅读不能只找安逸的枕边书,也要读磨脑子的书。磨脑子的书当然首选黑格尔《小逻辑》。
哲学包括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逻辑学。逻辑学是一个纯粹的理念体系,无形中贯穿于生活和精神。逻辑学的推导从存在论开始,存在的范畴包括质,量和尺度。认识世界后,就有了概念,用概念分析和规定事物与矛盾,事物的发展是辩证和统一的,最高阶段,是理念,是纯粹的理念,理念是客观和方法的绝对统一。
——读者短评
5.《存在与时间》
[德] 海德格尔 著;陈嘉映 王庆节 译
《存在与时间》影响巨大而深广,
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却也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
而让哲学爱好者乃至研究者都望之生畏,难以终读。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6.《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著
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
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
因此冯友兰说,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延伸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 著
从中国哲学固有的体系出发来研究中国哲学
全书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
人我和谐之道的宣示被作者认为是中国哲学的大贡献
7.《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著
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类精神的反思必然要牵涉到各方面的问题
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自然、社会、个人的人事
《中国哲学史新编》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经典著作。本书以时代思潮为纲,以对每个思潮中涌现出的哲学中心问题的阐释为要,对中国哲学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综合历朝历代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和文化事件,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和学术高度的独创性见解,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在着重探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呈现出一个高度浓缩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延伸阅读:
《中国哲学史》
郭齐勇 著
凝聚郭齐勇教授三十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心得
反映了中国哲学学科创设百多年来
数代学者的共业与积累
系统介绍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
揭示中国哲学智慧之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8.《周易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周易》素有“群经之首”的美誉
又是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传》则据称为孔子所作。迄今为止,历代有代表性的解《易》之作已达两千种左右,然而,对于今人来说,《周易》仍然难以读懂。
陈鼓应先生注译《周易今注今译》,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
9.《老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注译
一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陈鼓应先生注译
参考百余种古今著书
初学者的常备参考书
深入研究者的经典指南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毋庸置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老子》)。
10.《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钱 穆 著
集钱穆先生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前所长钱逊推荐
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
1. 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2. 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
3.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每日一书
《韩家往事》
每日一词
《新华成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