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 > 正文

 宫保鸡丁:一道大家“争着吃的菜”  

时间:2024-05-15 20:39:52   来源:资讯麻辣烫   编辑:tangyinglin

保鸡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道家常下饭菜,好做又好吃。

电视剧《丁宝桢》剧照。

作为贵州人,我们舌尖上的宫保鸡丁当然是又香又辣的,这是天经地义。贵州人哪儿离得了辣椒呢?

不过,一千个厨房能端出一千种宫保鸡丁。山东人说它是鲁菜,四川人说是川菜,贵州人说是黔菜,连北京也有自己的宫保鸡丁,并不是所有的宫保鸡丁都是辣的。有一本《川菜烹饪事典》记录了宫保鸡丁的八种起源,四川媒体还正儿八经讨论过“宫保”和“宫爆”的区别。是“宫保”还是“宫爆”,这是围绕这道菜的第一个争议。有人说必须写成“宫保”,但凡发现菜单上是“宫爆”,那就赶紧走人吧。有人反驳说:“宫爆”是一种烹调方法,类似于爆炒,所以“宫爆鸡丁”也是名正言顺。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存在即合理,好吃就行。

味道,也是争议的一大焦点。四川的宫保鸡丁是荔枝味型,主打一个糊辣酸甜;贵州表示鸡丁和糍粑辣椒才是永远锁住的CP,不辣不行;山东人认为宫保鸡丁要做成酱爆的味道,辣椒不是最重要的,还得多放点山东引以为傲的大葱和蔬菜。没辣味的宫保鸡丁?四川人和贵州人恐怕都要皱眉。

贵州是中国率先食用辣椒的地方之一。到了清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已经是广泛种植、无辣不欢了。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丁宝桢自然也是爱吃辣的,那么“正宗”的宫保鸡丁,也就离不开辣椒了。

无论如何,宫保鸡丁首先姓丁,它是贵州织金人、晚清名臣丁宝桢餐桌上的最爱,这一点没有争议。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人,晚清名臣。咸丰三年(1853年),33岁考中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去世后朝廷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在央视播出的《丁宝桢》电视剧里,丁宝桢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系着围裙熟练地颠勺,为家人炒制宫保鸡丁,顾家好男人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丁宝桢的儿子在剧中说,这道菜很有平远、也就是贵州织金家乡的口味。

电视剧《丁宝桢》剧照。

四川著名学者李劼人在他的一部小说中说:“四川总督丁宝桢原籍贵州,在川任总督时,仍留恋家乡的油煤(炸)煳辣子鸡丁”。根据这个说法,这道“油煤(炸)煳辣子鸡丁”就是“宫保鸡丁”的最初菜名,丁大人的贵州胃就好这一口,一直从贵州吃到山东,从山东吃到四川。毫无疑问,无论从食材、炒制方法还是丁宝桢的经历来看,宫保鸡丁起源就是在贵州。但需要说明的是,宫保鸡丁的得名,大概率是在四川。

丁宝桢是于光绪二年(1876年)被封为太子少保,同时担任代理四川总督。清代对加有太子少保衔者习惯上尊称为宫保。也就是说,丁宝桢是到四川后才被称“丁宫保”的,这是宫保鸡丁得名的“实锤”。难怪在四川也有小道传说,说丁宝桢有一次调研水利工程,在路边小店吃到了一盘花生米、辣椒炒的鸡丁,大快朵颐,于是后人将这盘菜称作宫保鸡丁。这个传说和慈禧逃难、乾隆私访、诸葛亮南征偶遇美食的故事是一个套路,充满“路边社”的气息,可信度很低。有一本叫做《路边的川菜史》的书说,宫保鸡丁源于贵州酱辣爆炒,传至齐鲁青椒酱爆,盛于巴蜀煳辣煎炒,算是雨露均沾了三个省,谁也不得罪。

话说回来,大家都在抢宫保鸡丁的“发明权”,恰恰说明我们喜欢这道菜。宫保鸡丁包含了鸡肉、坚果和蔬菜,又都是小块固体,无残渣,无汤汁,营养丰富又方便食用,简直是天选的航天食品。2013年,宫保鸡丁作为航天食品乘坐神舟十号上了太空。2021年6月17日,宫保鸡丁随着航天员进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空间站吃上宫保鸡丁,坐实了宫保鸡丁“宇宙名菜”的地位。所以有人说,四川、贵州、山东都别争了,宫保鸡丁属于全宇宙。这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宫保鸡丁不是啥金贵的大菜,是家家能做、人人爱吃的家常菜,透着一股亲近。电视剧《丁宝桢》的片尾曲歌词说:满汉全席之外,你算哪道菜?香就香到彻底,辣也辣个痛快。火候分寸你懂,用料清清白白。这是菜的写照,也是丁宝桢其人的写照。

电视《丁宝桢》剧照

不管什么菜,没盐都不香。贵州不产盐,爱吃辣、爱吃酸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嘴里没味,需要辣和酸来下饭佐餐。丁宝桢为了能让不产盐的贵州吃上平价盐,也是操碎了心。他在泸州设立黔边盐务总局,督办官运商销事宜,在四川、贵州等地设立转运口岸,减少中间环节,川盐运销畅通,贵州盐价降低,百姓感佩不已。

在贵州织金平远古镇的丁公祠,我们能看到丁宝桢留下的家书。他在家书中告诫子孙,“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乐做,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如供余之内,稍有赢余,即以之救济穷苦贫民。”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争哪里的宫保鸡丁才算正宗。菜品食材、做法和口味在不同地方、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变化,这是我们不能阻挡的规律。今天再“正宗”的宫保鸡丁,恐怕也不是丁宝桢当时吃到的味道。不管它是哪里的菜,它都是丁宝桢的菜,都是令人看着亲切、吃着下饭的家常菜、家乡菜。

(作者单位:多彩贵州网)

来源:《贵州宣传》

编辑:黎 鹏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