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AI大模型蝶变:产业应用飓风吹向智能体与具身机器人  

时间:2024-07-05 10:48:40   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tangyinglin

AI大模型的飓风已席卷全球一年有余,关于AI大模型的谈论也已经从技术迭代进入产业落地,商业应用场景的探讨。

7月4日~7月7日,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上百场论坛及国内外前沿科技公司在世博园区荟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 5.2 万平方米的空间内,500 多家企业参展,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3个板块展出1500余项产品,涵盖大模型、算力、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在WAIC产业发展主论坛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商汤董事长徐立、阿里云创始人王坚等人接连发表演讲或展开圆桌对话,聚焦大模型、AI基础设施、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着重剖析当下AI产业的全球性战略趋势,深度探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产业治理、生态建设等热点议题。

在大会上,李彦宏对AI产业的未来提出犀利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应用,基础大模型一文不值”,并表示自己未来最看好的AI应用方向是“智能体””。而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则指出,“未来最典型的业态将会是人形机器人。”

当AI大模型迅速迭代,未来新的产业飓风会吹向何方?

看好的AI应用方向:智能体

今年以来,百度、字节、腾讯纷纷发布了智能体平台。今年4月,在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发布了智能体开发工具AgentBuilder,据李彦宏当时现场透露,百度Agent Builder已汇聚超5万开发者,创建智能体超过3万。百度移动生态事业群组总经理何俊杰表示,智能体将重塑人与技术互动的方式,带来新的应用生态、流量格局和商业模式。

在5月15日的火山引擎原动力大会上,火山引擎以豆包大模型的AI技术能力为基础,通过扣子平台提供智能体开发功能。据字节跳动产品和战略副总裁朱骏现场透露的数据,豆包上用户创建的智能体已经超过800万个。

在今天,李彦宏再一次强调了对智能体未来应用前景的认可。

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到,AI大模型诞生已久,但大家的关注点仍然放在基础模型本身,常常“今天震撼发布,明天史诗级更新”,但真正应该关心的是AI的实际应用。随着基础模型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也越来越简单,最简单的应用方向就是智能体。同时李彦宏认为,“智能体是未来最看好的AI应用发展方向。”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同样在今年5月,腾讯云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腾讯发布了智能体平台“腾讯元器”,可以帮助用户以极低的门槛创建专属AI智能体,并支持一键分发至QQ、微信客服、腾讯云等渠道。

腾讯混元模型应用负责人张锋指出,智能体仍是时代前沿产品,市场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智能体的流行与否和模型基础能力息息相关。“伴随着基础模型能力的提升,智能体的构建也会更加满足用户需要。”

对于智能体与AI大模型的关系,企业智能创新及AI场景孵化落地的咨询公司Rolling AI合伙人陈羽洲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AI大模型更多的是提供底层AI技术能力,但这是通用能力。在面对不同领域、不同企业时,由于每家公司都会拥有不同的产品、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背景,AI大模型并不具备直接应用的能力。”

换言之,企业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体,才能真正运用AI之力。招商银行数字金融发展办公室主任高旭磊曾对外表示,“大模型即使再聪明,也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智能体的出现,让大模型长出了‘手脚’,是AI连接物理世界‘最后一公里’的最佳适配工具。”

不过,对于未来各类AI软件在各个领域逐渐渗透,李彦宏在WAIC现场强调:“要避免掉入超级应用陷阱,不是只有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10亿的APP才叫成功。看DAU是移动时代的思维,在AI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的超级应用恐怕要更重要,只要对产业对应用场景能产生大的增益,整体的价值就要比移动互联网更大。”

此外李彦宏还预测:“未来在医疗、金融、教育、制造、交通、农业等领域,都会依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场景,结合特有的经验、规则、数据等行业信息,做出各种各样的智能服务,将来会有数以百万量级的智能体出现。”

典型业态:具身机器人

在2024年的WAIC展馆现场,双足人形机器人与数字人一共翩翩起舞,未来感十足。

据主办方资料,今年的展馆现场,有18台人形机器人阵列“迎宾”,现场展出 42 款智能机器人,有双足人形机器人在展台与数字人一共跳舞,特斯拉带来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二代模型机也受到围观。

当AI大模型的应用探讨愈发激烈之时,搭载AI技术的机器或具身机器人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人类视野。

在论坛现场,MiniMax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闫俊杰、智谱AI首席执行官张鹏、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等人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价值链构建”进行圆桌对话,共同探讨大模型未来与价格战。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张鹏在对话中提到,“我们的愿景是让机器像人一样去思考,并不是让机器人仅仅成为一个工具。大模型带来的新的机遇是能够在一个模型上提供泛用化的能力,能解决一系列的产品和应用的这种需求,从而来解决成本和收益的平衡的问题,因此如果要谈大模型的技术赋能,一定要构建更通用的更基础的能力,利用通用基础能力去解决多项的问题。”

当AI被赋予物理意义上的身体后,能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当中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且能够跟现实世界的物理空间进行交互。

当被问到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模型可能会产生哪些新业态时,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认为,“人形机器人才能实现通用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未来最典型的业态将会是人形机器人。”

不过,智能机器人的AI技术应用也伴随成本问题。针对近期各大公司的AI大模型降价情况,MiniMax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闫俊杰现场表示,当大模型价格降低是好事。这意味着大模型效果提升,对于大模型企业而言可以获取更多用户。

张鹏认为:“大模型的价格战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我们希望形成正常的合理的市场到价值链的过渡,用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用户,用户能创造更大价值。”

关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未来,许彬认为,未来机器人运动技能越来越成熟时,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完成许多简单重复但危险的体力活动,当人形机器人的大脑非常成熟的时候,又帮助人类完成更多需要高智力高算力的工作。

他表示:“我们对未来实际上充满了敬畏,但我感觉相关技术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的判断。现在初步判断未来3~5年,机器人可以在一些工厂智能制造厂线运行,未来5~10年可以在家庭服务等场景运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