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pixabay)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癌症防治作为公众与临床领域长期瞩目的热点话题,正不断迎来研究与技术的革新。2024年,癌症防治领域涌现出众多值得密切关注的进展,它们或揭示了癌症发生的深层机制,或探索出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蕴藏着更多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在12月15日举行的2024“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总结交流会上,来自肺癌、肝胆肿瘤、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妇科肿瘤、泌尿肿瘤、淋巴瘤、鼻咽癌等多领域的专家分别立足各自所在领域的临床和科研进展,进行相关总结及分享,共商癌症预防新思路,共探癌症治疗新进展,共寻肿瘤领域人才培养新方法。
(图说 / 2024“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总结交流会专家阵容)
交流会当天,多位中青年医生入驻了2024“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中青年“双创”专家库,并成为特聘专家,共同助力肿瘤防控能力提升。
吴一龙教授:肺癌诊疗在比较研究中不断前进
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针对肺癌分型等介绍了多种前沿治疗方式,包括常见疗法,以及针对新适应症、填补空白的创新疗法,推动肺癌临床实践的改变和优化,提升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及诊断安全性。
“当前,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收获较好的成果,但推动肺癌诊疗进一步提质增效,需根据当前最优异的对照组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吴一龙提示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樊嘉院士:通过临床研究新范式改善肿瘤诊疗
“从数据中探寻发现,从实验中验证猜想。”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表示,无论是从“0到1”的创新性研究还是从“1到100”的延续性研究,解码生命科学离不开对创新化、科学化研究范式的探索。
关于如何通过临床研究新范式改善肿瘤诊疗,樊嘉说,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并融合多种科学研究模式,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具体要关注肿瘤突变性靶点、免疫新靶点药物的原创性突破、肿瘤微环境中性粒细胞全景特征等多个专业方面,从基础科研,到药物创新,再到临床试验,多维度提升肿瘤诊疗质效”。
沈琳教授:食管癌诊疗进入全程管理时代,胃癌新靶点层出不穷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围绕食管癌、胃癌两个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享。她说,近年来我国的胃癌研究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食管癌诊疗也进入全程管理时代。
“食管癌领域,筛查及免疫治疗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长的生存期,多项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的三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胃癌方面,从后线到前线,新型靶点进展连连不断,全程全维度开展从成熟靶点到新靶点的探索,将改善胃癌患者的治疗现状”。
江泽飞教授:三阴乳腺癌不再单纯依赖于化疗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乳腺癌一线、二线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江泽飞详细分享了2024年乳腺癌领域临床实践的研究成果,并总结说:“三阴性乳腺癌(TNBC)术前的新辅助免疫治疗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所以TNBC将不再单纯地依赖于化疗,而是将化疗作为基础治疗,并在该基础上优先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和合理的免疫治疗方案,以期显著提高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周利群教授:“新辅助保膀胱免疫模式”或将成为主流疗法
“当前,泌尿系统肿瘤的‘保膀胱’治疗是临床绕不开的话题。”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泌尿外科学系主任周利群介绍说,截至目前,以免疫为基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案研究结果和共识,明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辅助保膀胱免疫模式”行之有效且具有高安全性。未来,该模式或将成为一种主流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朱军教授、马军教授:淋巴瘤创新药频出、小分子药物带来新突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针对淋巴瘤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分享。两位专家表示,肿瘤治疗的核心在于自主创新,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更是关乎医疗健康的重要一环。
回望2024年,淋巴瘤领域创新药物频出、小分子药物不断拥有新突破,这代表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正驶入快车道。建议血液淋巴瘤领域的医生要持续在新药研发速度、治疗策略创新等方面加力,以更高效、更安全的药物惠及更多患者。
马骏院士:诱导治疗有助于局晚期鼻咽癌患者“增效”“减毒”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马骏分享了鼻咽癌治疗的优化之路。他介绍说,我国是鼻咽癌高发国家,确诊时患者多为局部晚期,且高危患者5年生存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该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满足局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需求?马骏认为,诱导治疗为长期生存获益及后续放疗靶区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局晚期患者实现“增效”和“减毒”。
吴小华教授:免疫前移成妇科肿瘤治疗焦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首席专家吴小华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三个方面介绍了妇科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其中,免疫治疗已成为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免疫联合化疗接连获批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一线治疗,将改变子宫内膜癌治疗格局;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继续升级,为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持续获益,免疫联合治疗显著提升晚期/复发/持续性宫颈癌一线患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