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环保 > 正文

  山东东营:“向天入地”要资源 

时间:2024-11-03 16:51:09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编辑:tangyinglin
人民网记者 宋翠
山东东营,是独具魅力的黄河入海口城市,也是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东营,探秘其“向天入地”要资源的“密码”。

没有轰鸣的机器声,没有成排的厂房,没有高耸的烟囱……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热清洁能源供热站(以下简称能源站),干净整洁,“车间”里布满了红蓝色的管道和灰色的大罐,两名工作人员在“暖到家”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前工作。

“这是我们的地热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项目,东凯开发建设公司所属的徐州路清洁供热能源站。”能源站技术负责人李吉武介绍说,该项目的建设采用梯级利用工艺系统,地热水开采至地面后进入多级换热工艺流程,完成多级换热流程后进入回灌井,将“热量”留住,送进千家万户。

地热清洁供热能源站的换热器。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地热清洁供热能源站的换热器。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对于地热的开采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砂岩地质的回灌一直是一个难题。”李吉武指着一张《地热开采回灌流程图》解释道,东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优势,砂岩地质孔隙度小、渗透率差,回灌更加困难。

“回灌过程中,我们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砂岩地质负压回灌技术,实现‘同层100%负压回灌、取热不耗水’。”李吉武自豪地表示,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井下特种复合筛管及配套专用设备的应用,该项技术专为破解砂岩地质而研发,经多年实践逐步成熟完善,于202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热清洁能源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22座分布式能源站、148眼开采井和回灌井及附属梯级利用系统,改造123座热力站及72千米输配管网,可实现全区1480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全覆盖。

“目前我们已经覆盖11处住宅小区和2所学校的供热。” 东凯开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刘建军表示,公司主要负责经开区东部片区和北部片区,由2家热电厂提供热源,因其均采用传统的煤电机组,供热成本居高不下,而地热供暖成本每平方米可节省11元。

“暖到家”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暖到家”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据悉,该系统于2021年正式部署投运,投运当年居民诉求总量下降76.4%,供热综合能耗降低19.6%,每平方米热耗指标降至0.39吉焦。

近年来,山东省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核电、风光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达到46.3%,新型储能在运装机居全国首位;今年占比将首次超过煤电,改变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东营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除了“入地”开采地热资源,还充分利用浅海海域、滩涂发展新能源项目,“向天”要资源,助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8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王文鹏摄

800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王文鹏摄

东营市垦利区老十五村盐碱滩涂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光伏板下,碧水如镜,海参正健康成长。这是华润财金新能源(东营)有限公司建设的8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占地约2万亩,是山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去年7月实现全部并网。目前年发电量11.2亿千瓦时,有效节约标煤3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4万吨。

“光伏板能够像向日葵一样,跟着太阳正负45度调整角度,实现两面发电,发电效率比通用组件提升约8%,年发电小时数全省领先。”华润电力山东新能源公司东营检修基地副主任汪波介绍说,这些光伏板还能够像遮阳伞一样,为板下养殖坑塘里喜阴的海参提供纳凉的场所,实现发电与养殖的双赢。

目前,东营正在实施国华海上光伏1000MW、华润财金垦东600MW、华润海上漂浮50MW、通威渔光一体250MW等4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56亿元。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后,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500MW,年发电量55亿千瓦时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转发网络,仅代表作者、用户个人意向/观点,本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