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阿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1856-1915)吗?
他是商人、编辑、出版商、作家。他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作者,并创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迹,仅是这本书全球销量已达8亿册。
■ 阿尔伯特·哈伯德
今天你分享他的又一力作——《大先生》,作者精选出孔子、摩西、帕拉图、阿尔弗雷德大帝等11位思想家的人生传记,他们生前大多遭遇过失败、挫折、黑暗,并以各自的方式抗争到底,在人类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伟大的精神文化遗产。不过,在聊这本书之前,我们先谈一谈这本书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富二代哈伯德,是典型的双子座人格,喜欢追求新鲜感的事物。年轻时是一名肥皂经销商,本来可以按部就班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可他觉得有些迷茫,也不想一直从事肥皂行业。33岁那年,他放弃事业考进哈佛大学。然后他辍学,开始徒步旅行英国,期间写了《短暂的旅行》自传体丛书。
不过他投稿给出版商,却石沉大海。一般人可能会选择继续写,或者是转行做其他事情。哈伯德一不做二不休,39岁时开始创业,开了一家出版社并出版自己的书籍,同时还出版了《菲士利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后来出版了《把信送给加西亚》、《日行一事》、《你属于哪种人》等书籍,还有我们今天的主角—首度引进出版的《大先生》。
他的人生故事,让我想起了香帅的《钱从哪里来》这本书。他说,“天赋是用来闪闪发光的,技能是用来谋生立足的。拥有前者是幸运,学会后者同样幸运。”创造性技能,比如表达、写作、创意都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范里安也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你必须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我想,这也是我的答案,找到自己的天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里不断磨砺,转化成独一无二的技能,你才有机会与时间、时代做最顽强的抵抗。”
那么,作者哈伯德是怎么训练技能,如何在商人、出版商、编辑、作家间自由切换,且都能取得不错成绩?由哈伯德撰写的《大先生》给我们开了一扇窗,书里邀请了11位教育大家,他们来自8个不同的国家,时间上从前1300多年到20世纪初,跨越了3000多年…
从这些大家的个人传记里,或许我们能学到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把它们转化为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大先生》:
与11位教育大家的圆桌派
文| 二狗和奶牛
01
福禄贝尔:
你要抓住机会,
坚信时间会调整一切
在这个“人均985,遍地211”的网络环境下,很多年轻人或多或少都会陷入学历焦虑。而《大先生》里面的这位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1782-1852),就是来缓解你的症状的。
福禄贝尔有多重身份,青年时是一位林务员,又干过农业,后来去给一位建筑师当助手。某一天,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的一本小册子落到了22岁的福禄贝尔手中,当时枯燥的建筑业已经开始让他生厌了,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式,在他灵魂里产生了共振,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要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可他没有大学文凭啊。
即使校长格鲁纳很喜欢这位年轻人,但政府的检查让人很头疼,他们会询问:“这位热情洋溢的年轻人是谁?为什么这位可敬的管理人及前林务员能获得晋升的荣誉?”
他迫不得己放弃他在学校的职位,他说:“时间会调整一切。”
他是怎么抓住机会呢?
首先,他出发去拜访菲斯泰洛齐,计划是和老师呆在一起,直到自己获得相关的证书。在此期间,福绿贝尔既是学生,又是老师,既能在老师身边学习,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再者,当时在富裕的家庭里,很流行送男孩上大学时,请一位家庭教师随行。福绿贝尔“借势而为”,得到了随行家庭教师的工作,一边游玩,一边教书,同时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习课程。
另外,他邂逅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位好朋友,威廉·米登多夫和亨利·郎根塔。
钱钟书曾说,“真正的交情,看来像素淡,自由超越死生的厚谊。”他们三在半山腰想到了“幼儿园”三个字,从孩子的学龄前开始的教育机构,就称作“幼儿园”。
如果一个人觉得难以撑下去,你可以适当向外求,找寻同频的圈子以获得支持。
《大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幼儿园的想法本来很可能会随福绿贝尔埋进坟墓——和他的尸骨埋在一起——如果没有米登多夫和郎根塔的话。”
回到我们自己本身,你需要向内求,减少钻牛角尖,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持续专注地去练习去做,把你的技能不断放大。
除此之外,你还得走出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适当的分享与向上社交,建立自己的小圈子,让它成为你的坚持的一部分。如果你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件事,相信你会走出迷茫期,越来越好的。
02
摩西:
40岁只是一个数字
我们要挣脱自身的限制
《论语》中有一段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是这样解释, “你到了40岁,你在人间活过了四十年了,你经历了许多事情,你要有一个境界叫见惑不惑,你学会了有所不为。”
《大先生》里的摩西,40岁时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一天,他在街上见到一个埃及人正在殴打一个以色列工人,出于愤怒,他挺身而出,将这个压迫者杀死。摩西杀死那个埃及人后开始了逃亡,来到了米甸人的地方,开始牧羊生活。在此之前他在埃及政府部门工作,体面又多金。
虽是安全了,但牧羊人的单调乏味生活,让摩西很抓狂。摩西在思考,“这种忙忙碌碌的习惯将会走向极端,使它的追随者成为它的受害者——还不仅限于此,这种艰辛的生活,将会把自由人转变成农奴,将农奴变成完全的奴隶。”他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点,不要成为工具人,要思考你能做什么,然后倾尽全力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所以摩西决定回埃及,即使那里危险重重,为以色列人争取自由和带领他们进入神所应许的地方。
也许你会反驳我,人到中年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哪敢有什么抱负,都是按部就班混口饭吃。可是,这个社会给我们上了太多节课了,失业率居高不下,混到管理层却等来一纸辞职书,中年外卖小哥深夜崩溃...你要是不思考,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呢?
同样40岁出头,决定重新开始的还有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被骗的事情,“我44岁的时候,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要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债。妻子又和我离婚,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我不觉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
一开始并没有想把它做得多大多强,“40多岁创业是因为人生换了一次轨道。从军队转业的我,不熟悉市场经济,活不下去,就要找一条活路。当时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问题,从人生的高位跌到谷底,我自己要生存,还要养活父母、老婆、孩子,找不到地方用我,我也不甘心,就只有走向创业。”
《大先生》里的摩西,是务实派摩西。作者没有用太多笔墨来介绍他的宗教信仰,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场景,让我们走近他世界。好比书里提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走到巴勒斯坦的迦南地,将近上千英里,且在路上花费了40年。可摩西没有给他的子民画饼,而是培养子民的意志:“迦南地并不像先前描画的那样,是流着奶与蜜之地。奶与蜜是在土地上劳动之后的成果。摩西明白这一点,并极力传播这一伟大的真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摩西呢?《大先生》给了我们答案:
我们要学习他的“踌躇满志、深沉热爱、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却仍坚贞不渝”。中年又如何,你要挣脱自身的限制,并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唯有如此,你才不会迷茫,才不会不知所措,才不会怀疑自己。
03
柏拉图:
好好活着,做快乐大方的大人
提起柏拉图,你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柏拉图式爱情吧。
苏格拉底说,爱就是寻找永恒的美本身。他的学生柏拉图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爱情是对美的向往,最终同通往善。意思就是,和对方有了灵魂的共鸣后,触达到美,触达到最终的善。他所定义的爱情,是超越一切的,包括性别、年龄、时间和空间。
不过,在《大先生》这本书里,作者哈伯德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柏拉图这位哲学家。
未遇到苏格拉底前,柏拉图的抱负是追求高位及权力。听了苏格拉底的演讲后,他毁掉了之前的诗稿。“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写的诗没有写出自己内心真正相信的东西,而只是一些自己认为适合说、说得正确的的东西。”
在此后的每一天,苏格拉底走到哪里,柏拉图就跟到哪里,并在倾听、演讲和思考中,提炼了自己的哲思。《大先生》作了总结,“他对世界财富的贡献再遇,他传授了才智之喜悦——通过思考获得的终极满足。你要找到高尚思想之喜悦,而非身体放纵之满足。”
同时,《大先生》告诉我们,不要全盘照收柏拉图的思想,不能为了获得对学习的热爱,而回避日常的工作。“要使自己吃饭有胃口,你首先必须挣得吃饭的钱。如果你想要在晚上睡得香甜,你必须首先通过体力劳动挣得甜美的睡眠。”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全身心去欣赏美的东西,比如美丽的图画、动人的诗歌、美妙的音乐等等。
至于爱情和婚姻,柏拉图比我们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有见地。
他倡导性别平等,宣称女人不应属于某个男人,不应被强迫去过某种令她厌恶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因为经济窘迫还是因为结婚。你不要老想着去改变别人,你要认真且谨慎地活着,去影响你自己,然后和他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就像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一听就懂的道理,我们却需要用一生来学习,去践行。
04
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先生》:
与11位教育大家的圆桌派
《大先生》这本书,除了邀请福禄贝尔、摩西、柏拉图外,还有孔子、毕达哥拉斯、阿尔弗雷德大帝、伊拉斯谟、布克·T·华盛顿、托马斯·阿诺德,西帕蒂娅和圣本笃这八位教育大家出席。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本书出版于1916年,距离现在已有107年。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大先生》对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经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督促我们,要去学习,要变得有用、有助、自力、健康。
本书译者饶春平、肖王琰给了很高的评价,“此书是一锅老火靓汤,有营养,有滋味,反复品尝、咂摸,您定会面露微笑,心领神会,颔首赞许。”
当然,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先生》,每一位传主的出场方式都各有不同。如孔子的传记,通过讲述孔子对母亲虔诚的怀念,远行前到坟前拜别,归来时到坟前告知,周年忌日时不吃东西,让我们看到孔子的“孝”,被其行为深深打动。
而托马斯·阿诺德的成长经历,则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他从小就是妈妈眼中的乖孩子,接受的是纯粹僧侣般的、制度性的教育,而且那时候普遍认为快乐的东西是有罪的。可他并没有受当时环境影响,而是把英国传统的竞技游戏引入学校,使学校不再是充满恐惧、烦恼和痛苦的地方,而是有活力、能让人真正学习知识的院校。所以,这样一本《大先生》读起来,既不会觉得乏味,同时也能让读者受益匪浅。
我们读传记,一方面是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要提炼他们的长处,并为我们自己所用。《大先生》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我们认识这11位大家,认真阅读时,也许你也会心照不宣,“原来作者哈伯德也受他们影响哦。”
西汉刘向在《后汉书》中写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意思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你看,古人早已总结了这一现象。多读书,读好书,和优秀的人待得越久,你会学到更多,自然而然就能缓解你的焦虑,帮助你走出迷茫期。我也很期待,你看完《大先生》后的所思所想,欢迎你留言给我,和我一起讨论。
THE END
点击封面可购买
▽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严晓星:漫谈金庸|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徐新对话刘成|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传奇中的大唐》| 《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乡土中国》 |《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