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残雪受到如此高关注度的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她今年出版的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这本书的瑞典文版面此前已在瑞典上架,由瑞典著名翻译家陈安娜翻译,莫言作品的瑞典文版本大多由她进行翻译。据称,《新世纪爱情故事》在瑞典出版后引发热议,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该书,近期这本书还获得了瑞典最佳翻译文学奖,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接近,人们对于残雪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墙内开花墙外香
残雪是个怎样的作家?
在国内,残雪是一个相当低调且神秘的作家,鲜少参加公开活动,也几乎不出席各类读者见面会交流会,从未获得过国内任何权威奖项,但却是诺奖热门人选。2019年,她占据赔率榜第三位,2020年再次入围赔率榜前十,2022年,又一次上榜诺奖赔率榜前十。
在世界范围内,残雪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有三“多”:作品被翻译得最多,作品入选外国高校教材最多,拥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研究她的机构。残雪的近90本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发行,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她的作品被收入美国大学教材。
残雪本名邓小华,出生在湖南长沙,童年经历造就她尖锐不服输的性格,童年时期残雪的父亲在图书馆做清洁工,常给家里的小孩子借书看,残雪由此接触到了《安徒生童话》《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她曾表示自己接触并且受益的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学10%,外国文学90%,她在媒体采访中表示:“我主张凡有创作能力的人都拼命去写,不管写出的是什么文化,都会对弘扬民族文化有贡献。当然从策略上来讲还是多读外国文学好处更大,因为两种文化要结合才会出精品。”
残雪的作品在国内比较小众,评价褒贬不一,爱者视若珍宝,厌者弃如敝屣,有的读者认为残雪的小说有非常浓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魅力和张力,显得那么迷人。”但也有读者毫不留情的给了差评,“相当难看,神经兮兮。”“可能只符合外国人想象的中国作家,与中国读者有认知偏差,无法共鸣。”
残雪在海外有着更大的影响或许与其坚持先锋派文学写作有关,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先锋派作者陆续转向了现实主义写作,结束先锋派实验,而残雪仍然坚持先锋风格,她笔下荒诞怪奇的梦境给读者奇异的阅读体验。残雪曾表示自己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国外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在于她创作本质的开放性,“我总是直击人心。我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我对中西两种文化的精髓的吸取。如果你仅仅寄生在一种文化上,就很难做到这一点。我是中国人,特别热爱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中国的物质文化渗透到了我的血液中。但我同时又热爱西方人的精神文化,不知疲倦地在实践中向他们的文化学习。”
诺贝尔文学奖是如何诞生的
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旨在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者,评选过程为每年九月到次年1月,接受诺贝尔奖推荐候选人,大约会有一两千人被推荐候选,从2月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会对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格保密,候选人名单不会公开,被提名者也不会得知自己被提名了,提名记录会封存50年。
按照规定,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选。有资格的提名人要求为瑞典文学院院士和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高等院校的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截至2022年,共有119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中国作家莫言在2012年获奖,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在历史上,共有17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为第17位女性得主。在1958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让·保罗·萨特同样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按照写作语言来分类,英语为最多写作者语言,其次为法语。
除了残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澳大利亚作家杰拉尔德·默南等也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不过近些年来,诺贝尔文学奖也时不时爆冷,比如,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摇滚乐手鲍勃·迪伦,瑞典文学院称为“拓展文学的疆域”。2017年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获奖也被认为是当年的大冷门。
很快202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面纱就要揭开了,今年会是备受关注的残雪吗?我们拭目以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